【原神】关于卡维性格的一些补充

  内鬼预警。

看了点爆料语音和故事。我想我之前猜错了,卡维并没有我想象中豁达,他只是表面上看得开。实际上,他是大概有西方文学里典型的原罪意识以及一点幸存者综合症。

老实说,我估计不少人不会喜欢这个塑造。毕竟在人性本善的儒家文化熏陶下,我们其实是本能排斥这种思想的,这也是文化基因的影响下的自然反应。当然啦,我们也有性本恶的学说,佛家的因果轮回也有与之相似的地方。但这终究跟西方千年宗教影响下的“原罪意识”是不一样的。这种意识可以说蔓延到整个西方艺术。文学上最典型的应该是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红字》,以及就我个人而言但其实应该没什么人认同的一本书《牛虻》。(PS:中国文学里比较典型的应该是《雷雨》)

但其实卡维的“罪”跟“原罪主义”完全不一样,他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自我和解(所以这人就是屑啦,上面说的那么多都是废话)。他绝不是西方刻板忏悔主义下的罪,因为他自己全然没有任何过错,他唯一的过错就是道德感过高。但这样一个人,却具有看似没有来由的罪恶意识,跳跃式的描写给人一种他的善良只是为了赎罪的错觉。这似乎与大家理解中的卡维天生的仁爱与体悟南辕北辙。

但真的如此吗?

大概是因为须弥是自然与生命的国度,我突然想起了我很久以前曾经做过的一篇阅读,讲得是个保护环境,或者说人与自然天地间永恒矛盾的文章。(《为人类忏悔:嗡嘛呢叭咪哞》)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讲述着人无法逃离的罪过:“我们却正在堕落成一群贪婪、冷漠、麻木和残忍的乌合之众,我们忘恩负义。在对大自然的背离和劫掠中,我们正在丢失生命的神圣。面对崇高和神圣时,我们已没有了敬畏和虔诚。美好的时光已然远去,回家的路途已经十分遥远。我们已不再冥想,不再忏悔,打开思想之门的钥匙已然锈蚀,我们正变成文明的魔鬼。天地岁月依然,万物生灵却在凋零,心灵上已长出老茧,眼眸深处的圣洁已成为遥远的回忆。你还好吗?古老记忆中那棵泽蔽千秋的菩提树。”

实际上,无论你承不承认,人类存在本身就是有罪的。

或许大部分人的忏悔只是一场和神的交易,而有的人,拥有的罪是是为了背负其他人类的命运。

这像什么?耶稣。

还像谁?我们花朵般美丽的爱莉希雅小姐。(这里引用不含任何对比,只是为了便于理解,进行的一种用已知理解未知的对照和引用。如有冒犯,非常抱歉)

不过爱莉希雅的牺牲是壮丽而辉煌的,是人性中的神性。用爱莉自己的话说便是“人性之化”。

而卡维不是,他更复杂,更接近我们现实的生活。至少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他的善良与理想没有善果。

那至于动机夜不是什么值得歌颂的伟大与高尚,那只是艺术家天生过强的共情与同理心——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天资。

然而,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卡维的确不太幸运,但现实只会更加残酷。

无论是在完成日后举世闻名的《夜巡》后却身败名裂的伦勃朗,年少成名却颠沛流离英年早逝的莫扎特,还是郁郁而死后突然被世界所爱的梵高……

似乎伟大的艺术永远与苦难相随,似乎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难得善终。

这是为什么?那天资标记好的价码,究竟是什么?

我不知道,这种问题就跟“鸟为什么会飞”一样?欲答永恒之疑问,唯有永恒之沉默。

表面上看,卡维似乎是因为自己的“怂恿”导致父亲参加比赛从而导致堪称”家破人亡“的结局,从而无法从过去中走出来,才下意识成为了的利他主义者。

确实,这样的善良似乎没有爱莉那么纯粹,从而让人觉得OOC了。

但正因为如此,他的善良才更真实。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纵然迷茫,彷徨和痛苦中,依旧选择了那条艰险的道路。

想想吧,如果没有艾尔海森,或许卡维就会像现实中很多穷困潦倒的艺术家一样,在无人问津的地方死去。

唯有宫殿依旧辉煌。

乃至后人问起那杰作的制造者,他们都会提起那令人惋惜的结局,探究他如何死去。

 就像在《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里的质问:“你们那么想知道他如何死去,又有谁了解他如何活过?”

他曾经如此骄傲的活过。

或许除了观众,就连卡维自己都会觉得他是因为无心之言导致的父亲死亡才让会让自己成为这种利他的性格。

但是,海哥显然更加洞察透彻。

我也是看完卡维的过往,才幡然醒悟海哥对卡维评价里那句“在那之前首先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以上这类就属于卡维会竭力反驳的理论”所蕴含的意思。

或许,这句话真实的含义是:无论那场意外有没有发生,卡维的善良与性格以及命运或许都不会改变。卡维的善良不是意外塑造的,因为,那是他的天资与代价。

我不知道“鸟为什么会飞?”,但我知道“飞鸟的坠落”无非两种:现实过于沉重的引力,以及,再也无力扇动的翅膀。

这要是在现实中,这种性格的人八成会得抑郁症,好在是在二次元。

即使他父母双全,卡维足以称为负担的天资也会让他欣赏生命中任何最细微的细枝末节,于他而言这些都不曾渺小简陋。

因为,他是全身心地热爱着生命和这个世界。

剥离了纯粹的兽性和神性后,剩下的在纠结中依旧坚定的选择才是人的光辉。这也是我们万般无奈,却也万般眷恋的人世间啊。(原句应该是出自《悲惨世界》)

我们都知道尼采的”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知道泰戈尔“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但这要做到,实在太难了。除了外界的残酷,还有人总是无法和自己和解。

绝大部分情况下,带有娱乐性质的作品都不会着重与无法自我和解,而是集中描写外界残酷。因为无法与自己和解似乎是一件不够聪明的事。

但当你翻阅一些文学性较强的作品,那些对人性内部的剖析才真正给予一个角色生命。

很多时候一个角色能够跃然纸上,不是依靠完美,甚至不是依靠美好。恰恰相反,在我心中,最深入人心的角色往往是有瑕疵的。

卡维的“瑕疵”令他一直在燃烧自己,而周围的人只看见了烟。好在在他把自己燃烧殆尽前,遇到了艾尔海森。(改自梵高《亲爱的提奥》:我心中有一团火,但过往的人只看见了烟)

 (其实接下来不是cp向,但以防万一还是打了下tag)

我的亲友设想了一下两个人在酒馆重逢会是什么情形,我在这里借用一下:

我想大概是喝醉的卡维口不择言地对艾尔海森说:

-“艾尔海森,你觉得我最失望的作品是什么?”

-“他们都说,卡维是不世出的天才建筑师,卡维的作品让人叹为观止,不会让人失望……”

-“可他们从没好好瞧过我最失望的作品是什么样子,艾尔海森。我最失望的作品是我自己。那怕我能造出完美的建筑,但我修不好自己的人生。我的灵魂上全是裂纹,无论我怎么缝缝补补,都没法把它们消除掉。”

然后,艾尔海森就那么静静注视着他,不再言语。

因为他明白,行于智慧殿堂固然是体悟,但行于泥泞也是体悟;因为天生善良选择仁爱固然纯粹,因为过往之痛下的共情选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是勇敢。

那是他不会踏入的泥泞与不曾拥有的勇气。

那是,独属于愚人的熠熠生辉的灵魂。

所以,艾尔海森才会出手,给了对方一个败而后成的机会。


  

乱七八糟写了一堆,最后拿《老人与海》一句话结尾吧——“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2 Apr 2023
 
评论(52)
 
热度(433)
  1. 共50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阿言 | Powered by LOFTER